• 首页 >  消费经济 >  养老
  • 宏观研究深度报告:养老体系建设的海外实践和经验借鉴-240826(27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宏观研究深度报告:养老体系建设的海外实践和经验借鉴-240826(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研究深度报告:养老体系建设的海外实践和经验借鉴-240826(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养老体系建设的海外实践和经验借鉴养老体系建设的海外实践和经验借鉴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1.经济磨底,政策加码 2023.10.18 2.千磨万击还坚劲 2024.03.25 分析师分析师:何超 证书编号:证书编号:S0500521070002 Tel:021-50295325 Email: 地址: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路88号 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楼 核心要点:核心要点:银发经济已至,养老需求旺盛银发经济已至,养老需求旺盛 中国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来自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中国在 202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进入负值,且在 2023 年跌幅进一步扩大。伴随2、中国低结婚率和少子化趋势的延续,未来人口老龄化或进一步加速。根据 Euromonitor 预测,到 204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 26%,超过加拿大(24%)、英国(24%)、美国(22%)等大部分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加速使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在本次“三中全会”上,“养老”作为高频词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文件中共出现了 28 次。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也专门提到了要发展养老金融。2024 年 5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更加明确的指明了养3、老金融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扩大商业养老金试点范围”“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等。目前个人养老金已于 2022 年 11 月 25 日正式启动。这一制度的前身是2018 年开始试点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经过一年多的实施,该制度成果显著,但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参加率较低,且实际缴费人数较低、人均缴费水平远未达上限。根据华夏基金调研报告,选择每年 1.2 万元顶额缴费的人员比例低于 10%。养老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养老金融的国内外实践 国内“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但发展不均衡。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截至 2022 年末,我国养老金资金规模合计约 14.5 4、万亿元,占 GDP 比例为 12%。这一数据与 OECD 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伴随老龄人口的激增,目前第一支柱支出压力激增;第二支柱由于半强制性要求,企业参与度的提高需要增量政策的催化;第三支柱有助于缓解第一支柱的支付压力,同时弥补第二支柱的不足,扩大养老金覆盖面,因此大力倡导发展第三支柱成为当下首选项。近年来,针对第三支柱的纲领性政策开始加速落地,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叠加个人对多支柱养老的认知开始增强,养老金产品也在政策和需求双重刺激下有望快速迭代。放眼全球,欧洲最早建立全民养老福利体系,美国养老产业成熟度最高,日本老龄化程度最严重。北欧国家的养老体系基本能做到全民覆盖。养老的责任主要由政府部门5、承担。在养老金体系方面,北欧国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多支柱模式。美国养老金体系成熟度较高,分为联邦社保基金、雇主发起式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账户三支柱。三支柱体系分工明确、实现有效补充。美国养老金体系主要倚重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市场化运作,其特点为:第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2022024 4 年年 8 8 月月 2 26 6 日日 湘财证券研究所湘财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深度报告宏观研究深度报告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一,税收优惠和差异化的缴税机制激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金计划;第二,美国逐步完善了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金转换机制,可以将第二支柱非罗斯账户向第三支柱罗斯6、账户转存。当雇员面临跳槽、退休、公司倒闭等情况时,可将雇主养老金转至个人账户;第三,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存在有效互动机制,私人养老金是美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吸引大量养老金入市,第二支柱中的 401(K)计划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法律和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并没有太多的约束。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设立 401(K)计划。日本是重度老龄化国家,其老龄化始于 1970 年,1990 年后加速,2020年老龄化程度接近 30%。和中国相似点在于风险偏好低、储蓄率高。长护险模式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日本养老金融的特色做法。日本长护险强制购买,资金由财政和社会保险共担,其中社保负担7、45%。长护险的覆盖人群是 65 岁及以上,以及患有老年性疾病的 40-64岁人群,给付以服务形式为主,无现金给付,采取“护理保险+家庭福利”的组合方式,直接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民间参与型两种。政府主导型可由 65 岁以上老人将房产或地产抵押给政府,并从政府机构获得养老金,养老金总额不能超。此外,日本养老地产发展极其成熟,可以分为投资性住宅、租赁住宅、居住设施和护理保险设施四大类。政府通过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力量参与以推动服务型老年人住宅发展,2011 年日本政府通过老年人住宅法,将养老地产逐渐由护理设施转向服务型老年人住宅,即以租赁形式的8、住宅代替传统养老院,并配套相关需求设施及服务,带有很强的“社区”属性。发展养老金融的关键因素和难点发展养老金融的关键因素和难点 养老金融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发展。中国目前并不具备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基础条件,盲目照搬它们的养老金融体系并不可取。养老金融的发展还综合考虑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环境对养老金融的影响等;微观因素可以从个人和金融机构两方面去分析。前者包括收入水平、养老观念和风险偏好等,后者包括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发展难点在于,目前我国“三大支柱”整体发展失衡、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有效供应匮乏、养老产业融资难题较为突出9、、居民养老金融素养有待提高,以及养老金融市场监管与服务不完善等。投资建议投资建议 第一,建议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平台与统筹政策。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社保管理和服务。第二,建议降低企业年金条件,提高第二支柱覆盖率。调低缴费率与提供可能性:通过调低第一支柱单位缴费率,为企业腾出更多的资金空间,从而为更多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提供了可能。第三,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首先是创新产品与满足的需求,保险公司应面向所有在业人口,创新发展多元化的“适老”产品。第四,完善税收政策与激励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五,适当放宽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投资限制。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我国老龄10、化进程超预期;养老政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bU8XbZeUeZbUeUeU9PaOaQpNrRnPmQeRrRxPeRpNzR8OnNyRwMmPqQNZnRnO 1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正文目录 1 银发经济已至,养老需求旺盛.2 1.1 我国老龄化加速.2 1.2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4 1.3 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6 2 养老金融的国内外实践.8 2.1 国内:“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但发展不均衡.8 2.2 国际经验:以欧、美、日为例.10 2.3 国内外养老模式比较.17 3 发展养老金融的关键因素和难点.18 3.1 宏观因素.18 3.2 11、微观因素.19 3.3 养老金发展难点.19 4 投资建议.22 5 风险提示.24 图表目录 图 1中国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 图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2年由正转负(%).3 图 3我国结婚率统计(%).3 图 4决定中多次出现“养老”关键词.4 图 5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架构.8 图 6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末参保人数(万人).9 图 7中国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万亿元).9 图 8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万亿).10 图 9丹麦“四支柱”模式.12 图 10 美国养老金体系架构.13 图 11 日本养老金体系架构.16 表 1 美国 401(K)投资大类及其占12、比.14 表 2 日本 1994 年前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5 表 3 日本介护险实施前后变化.15 2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1 银发经济已至,养老银发经济已至,养老需求旺盛需求旺盛 1.1 我国老龄化加速我国老龄化加速 养老金融是围绕社会成员养老需求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1)养老金金融:核心是构建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管理对象为养老资金,目标是提升养老金的可持续性;(2)养老服务金融:聚焦养老产品、养老服务供给,服务对象为老年群体,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产品及服务矩阵;(3)养老产业金融:重心是做好养老产业生态圈建设,为养13、老产业打通投、融资渠道,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持续加深。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界定以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超过 7%即为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已经于 2000 年跨过这一道门槛。图图 1 中国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中国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来自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中国在 202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进入负值,且在 2023 年跌幅进一步扩大。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8 岁,较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高出 1岁。6.2 6.4 614、.5 6.7 6.9 7.0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8.5 8.9 9.1 9.4 9.7 10.1 10.5 10.8 11.4 11.9 12.6 13.5 14.2 14.9 15.4 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3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伴随中国低结婚率和少子化趋势的延续,未来人口老龄化或进一步加速。根据 Euromonitor 预测,到 204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 26%,超过加拿大(24%)、英国(24%)、美国(22%)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图图 2 中国人口自然增15、长率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2 年由正转负年由正转负(%)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图图 3 我国结婚率统计(我国结婚率统计(%)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中国:出生人数(万人)中国:16、死亡人数(万人)中国:自然增长率(右轴)0.002.004.006.008.0010.001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结婚登记(万对)粗结婚率(右轴)4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1.2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 从客观上看,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宏观经济发展可能会遭受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医疗保健需求上升、风险偏好下降引发的消费结构调17、整、劳动力人口占比相对减少等。发展养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制高点。从主观上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保障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福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在本次“三中全会”上,“养老”作为高频词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文件中共出现了 28次。图图 4决定决定中多次出现“养老”关键词中多次出现“养老”关键词 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5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18、页之重要声明 实际上,在更早的 202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五篇大文章”的概念,而养老金融作为其中的一篇文章,其重要性不言自明。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也专门提到了要发展养老金融。2024 年 5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更加明确的指明了养老金融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扩大商业养老金试点范围”“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等。在相关制度文件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布局养老体系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方面,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19、、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解决吃饭问题;推动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如助洁、助医、助浴等,并且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建立探访关爱制度;社区养老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食堂等,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做好兜底性养老服务,对城市的“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老人以及家庭困难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进行养护;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20、盖范围,截至 2023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 10.5 亿人。基本养老金连年上涨,同时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如 2022 年正式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养老保障选择。同时,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补贴,截至 2022 年底,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综合补贴分别惠及众多老年人。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 38.1 万个,床位 822.3 万张,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健康支撑体系构建方面,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将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21、在日常生活照料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举措。例如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居家社区服务、机构服务、医养衔接、服务监管等具体政策,以及财税、价格、土地、医保、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扩大服务供给,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和社区等四种 6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比较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加强人员队伍培养培训、开展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和智慧22、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等举措,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此外,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支持养老领域人才培养,如北京提出“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的养老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江苏打造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河南将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扶持专业范围;不少地方举办护理技能竞赛等。这些举措为养老服务提供了人才支撑。1.3 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金体系的第三支柱,已于 2022 年 11 月 25 日正式启动。这一制度的前身是 2018 年开始试点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经过一年多的实施,该制度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平稳有序、成果显著。23、首先,它弥补了制度上的短板。发达国家通常已经建立了由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支撑的三支柱养老体系。过去,我们的养老体系中缺乏第三支柱,而该制度的出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金积累渠道。这一变革不仅满足了那些特别关注自己退休收入的人的需求,也为愿意提前储蓄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该制度的出台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考虑到我国城镇职工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个人账户项目,这一制度有望为未来的制度合并和简化奠定基础。例如,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基本医疗保险、公积金以及新设立的个人养老金这五个体系都涉及个人账户。随着这一新制度的逐步发展,我国可以期待这些体系在共性方面进行更多的24、整合和优化。总的来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平稳有序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其次,关于参与人数。截至 2023 年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公开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 5000 万人开设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很快开户的人数会超过 6000 万人。企业年金,虽然已经设立了 20 年,但只覆盖了 3000 多万人。而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就已经突破了 5000 万人,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显著的成就。再者,这一政策推出后,金融机构对于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尤其是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行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投入。自2025、18 年试点至今,个人养老金已经从最初的保险领域扩展到了银行、证券等 7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多个金融领域,涵盖了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等多种产品,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全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日益关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金问题。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也促使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应对老龄化挑战。目前,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参加率较低。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范围包括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2022 年末全国共约有 726、.52 亿人,以此作计算的个人养老金参与率约为 7%。现阶段吸引参加个人养老金的人群,应该以能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为主。如果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的 10%-15%测算纳税人群数量,约为 7000 万-1 亿人。其他 6 亿多人,其个人收入在扣除每年 6 万元免征额和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后(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赡养老人),基本已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无法享受个人养老金的税前抵扣优惠,因此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很多国家个人养老金覆盖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缴费人数较低、人均缴费水平远未达上限。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全国 3038 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27、户,其中只有 900 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 30%多,人均储存仅 2000 元出头。根据华夏基金调研报告,选择每年 1.2 万元顶额缴费的人员比例低于 10%。根据2023 年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数据,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到 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 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转化率为 45%,从开户到购买的转化率仅为 23%。同时,当前缴费之后的投资比例不高,已投资的部分,风险偏好也偏低,有约 60%投向养老储蓄,这不利于有效提升退休收入的替代率。开户热投资冷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居民对于“储蓄养老”转向“投资养老”的意识转变尚未形成,宣贯深度、力28、度尚不到位。此外,还有个制约因素是个人养老金的锁定期较长。锁定期有两个意思,一是产品的锁定期,普遍有最低持有期。据某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研究,对于公募基金产品,有锁定期限的产品不一定有更高的留存率。另一个意思就是领取的锁定期,除了极个别情况外,个人养老金只能退休后领取。由于期限太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多持观望态度。8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2 养老金融养老金融的的国内外实践国内外实践 2.1 国内:“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但发展不国内:“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但发展不均衡均衡 当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构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29、。(1)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2)第二支柱由政府倡导,企业自主加入的企业年金和事业单位强制加入的职业年金保障计划构成;(3)第三支柱则由个人自愿参与、政府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的养老金融产品构成。图图 5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架构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架构 资料来源:养老家金融评论 2024 年第 6 期(总第 103 期)、湘财证券研究所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末参保人数达到 5.28 亿人,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达到 5.05 万亿元。对比 2019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 4.35 亿人,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为 2.4130、 万亿元。五年间,更多的城镇职工被纳入了养老保险的范围,拥有了基本的养老保障,同时,仅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就翻了一番。可见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发展成果卓著。9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图 6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末参保人数(万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末参保人数(万人)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图图 7 中国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万亿元)中国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万亿元)资料来源:Wind、湘财证券研究所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截至 2022 年末,我国养老金资金规模合计约 14.5 万亿元,占 GDP 比例为 12%。这一数据与 OE31、CD 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根据中国养老金市场白皮书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将达 26 万亿,到 2030年将激增至 48 万亿。0.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2024-060.001.002.003.004.005.006.0020132、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 10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图 8 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万亿)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万亿)资料来源:养老家金融评论 2024 年第 6 期(总第 103 期)、湘财证券研究所 “三支柱”中,第一支柱起主导作用,第二支柱次之,第三支柱起步较晚,但第二、第三支柱发展潜力加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为人们将“储蓄养老”变33、为“投资养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渠道。我国已于 2022 年 11 月正式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2022 年末,个人养老金规模为 142 亿元,根据业内专家刘方涛的预测,2025 年第三支柱潜在规模为 6.9 万亿,2030 年将达到9.9万亿。伴随老龄人口的激增,目前第一支柱支出压力激增;第二支柱由于半强制性要求,企业参与度的提高需要增量政策的催化;第三支柱有助于缓解第一支柱的支付压力,同时弥补第二支柱的不足,扩大养老金覆盖面,因此大力倡导发展第三支柱成为当下首选项。近年来,针对第三支柱的纲领性政策开始加速落地,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叠加个人对多支柱养老的认知开始增强,养老金产品也在政策和需求双重刺34、激下开始迭代发展。2.2 国际经验国际经验:以欧、美、日为例:以欧、美、日为例 放眼全球,欧洲最早建立全民养老福利体系,美国养老产业成熟度最高,日本老龄化程度最严重。(1)北欧模式 11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作为高福利国家,北欧国家的养老体系基本能做到全民覆盖。养老的责任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在养老金体系方面,北欧国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多支柱模式。瑞典采用“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覆盖全民的强制性国民养老金;第二支柱是准强制性的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自愿性的个人养老储蓄。丹麦采用四支柱模式,包含由政府出资的国家养老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的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金(ATP)、由集体判断制定35、的职业养老金和私人储蓄养老金。(1)国家养老金:由政府出资,以公民身份为基础,覆盖范围为 15-65岁,丹麦公民需在丹麦居住至少 3 年,非公民需居住至少 10 年(含退休前的 5 年)。国家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对单身群体有所倾斜。(2)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金(ATP):分摊费用,三分之二由雇主支付,三分之一由雇员支付,按照工作时间的长度进行定额缴费而非按照收入,意味着工作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3)职业养老金:准强制性计划,加入该计划后无法选择退出。职业养老金计划是由集体谈判制订,而非政府授权成立,由人寿保险公司、多雇主养老基金、企业养老基金及小型银行进行监管。该计划覆36、盖范围不包括自营职业者,约有 75%私营员工加入。缴款率由集体协议设定,缴纳比例为12%18%之间。职业养老金计划主要通过固定贡献计划运行。福利的大小由个人贡献和投资回报所决定,可通过分阶段提款、一次性支付等形式。(4)私人储蓄养老金:私人养老金产品由银行、保险和养老金机构提供,为没有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或希望获得额外养老金的人员设置。缴款水平约为企业养老金水平的三分之一。12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图 9 丹麦“四支柱”模式丹麦“四支柱”模式 资料来源:丹麦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成效研究、湘财证券研究所 迫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问题凸显,当前欧洲各国纷纷提高退休年37、龄和降低公共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客观上增加了对养老基金的需求,并通过引入养老基金减轻公共养老金的财政负担。普遍而言,北欧养老基金投资运作水平较高,例如挪威的全球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主权养老基金之一,投资范围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高度分散化的全球化投资组合。(2)美国模式 美国养老金体系成熟度较高,分为联邦社保基金、雇主发起式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账户三支柱。三支柱体系分工明确、实现有效补充。第一支柱是低收入退休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资金主要投资于一些风险较小、收益较稳定的长期债券,例如美国国债。第二支柱由雇主发起,分为收益确定型(DB)计划和缴费确定型(DC)计划,其中以 401(K)计划最为著名。38、第三支柱以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RA)为主,由联邦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与,具备税收优惠、缴费灵活、资产转存、自主投资等优势 13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图 10 美国养老金体系架构美国养老金体系架构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整理 美国养老金体系主要倚重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市场化运作,其特点为:第一,税收优惠和差异化的缴税机制激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金计划;第二,美国逐步完善了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金转换机制,可以将第二支柱非罗斯账户向第三支柱罗斯账户转存。当雇员面临跳槽、退休、公司倒闭等情况时,可将雇主养老金转至个人账户;第三,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存在有效互动机制,私人养老39、金是美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吸引大量养老金入市,同时有着不同投资偏好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又持续推动着市场的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支柱中的 401(K)计划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法律和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并没有太多的约束。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设立401(K)计划。目前大型企业的 401(K)计划通常会提供 20 种以上的投资工具,包含国内股票基金、国际股票基金和国内债券基金等。为了做好久期控制,大约 80的大型 401(K)计划提供目标日期型基金。14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表表 1 美国美国 401(K)投资大类及其占比)投资大类及其占比40、 投资选项类型投资选项类型 计划百分比(计划百分比(%)股票基金股票基金 美国国内 99.8 国际 99.0 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目标日期基金 79.5 非目标日期混合型基金 64.9 债券基金债券基金 美国国内 98.7 国际 32.8 其他选择其他选择 货币基金 49.6 GICs 75.3 其他 68.4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整理 第三支柱中的人群特征表现为:第一,参与者主要集中在高收入、高学历的家庭(有 IRA 账户家庭的年税前收入和家庭资产规模中位数均显著高于无 IRA 账户家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率以及就业率均显著高于无 IRA账户家庭)第二,投资者集中在 50-69 岁(41、47.9%),拥有的资产规模最高(54.9%);第三,4050 岁人群是权益资产的主要配置群体 (3)日本模式 日本是重度老龄化国家,其老龄化始于 1970 年,1990 年后加速,2020年老龄化程度接近 30%。和中国相似点在于风险偏好低、储蓄率高。根据巴曙松的研究,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71994 年):日本养老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形成体系,主要涉及人口、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因素(见表 6),为日后日本养老产业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方面,老龄人口增多产生大量养老需求,而“团块世代”是 21世纪初养老需求的主要增量来源;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带来居民财富收入增加,42、为养老产业提供支付保障,而泡沫破灭后社会矛盾加剧,养老作为重要社会问题得到更多关注。人口与经济已然为养老产业爆发创造必要条件,然而制度安排却始终无法实现养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亟需一部新法以彻底激活养老市场。第二阶段(1994 年至今):1994 年,介护险制度受到日本政府重视,相关研究与制度设计正式启动,其养老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997 年末,介护保险法正式颁布,并于 2000 年 4 月正式实施。针对介护 15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险实施原因,国内外学者已有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本文重点关注介护险从出现到落地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指标变化,包括老龄化程度、医疗卫生水平与养老设施43、建设三个维度。表表 2 日本日本 1994 年前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年前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观察思考2024 年第 04 期、湘财证券研究所 表表 3 日本介护险实施前后变化日本介护险实施前后变化 资料来源:观察思考2024 年第 04 期、湘财证券研究所 日本养老金体系也采用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中是公共养老金,分为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前者要求 20-60岁日本居民每月向国民年金缴纳保费;后者类似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由雇 16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费用。第二支柱是企业自愿加入的保险计划。DB 计划由雇主建立,根据雇员工作年限、工资情况和职位等级等44、事先确定雇员退休时待遇;DC 计划缴费确定,由雇主发起,雇主和雇员共同缴款并委托金融机构专业投资管理。DB 以固收产品为主,DC以存款为主,两者均有税收优惠。第三支柱是私人养老金,分为个人免税储蓄账户(NISA)和个人缴费确定型养老金(iDeCo),NISA 类似美国 IRA,可以在任意时候提取,。iDeco 账户对转入的工资收入和投资收益均实行免税,可以为计划参与人节约一笔相当可观的税费。图图 11 日本养老金体系架构日本养老金体系架构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整理 此外,长护险模式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日本养老金融的特色做法。其一,日本长护险强制购买,资金由财政和社会保险共担,其中社保负担 45、45%。长护险的覆盖人群是 65 岁及以上,以及患有老年性疾病的 40-64岁人群,给付以服务形式为主,无现金给付,采取“护理保险+家庭福利”的组合方式,直接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其二,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民间参与型两种。政府主导型可由 65 岁以上老人将房产或地产抵押给政府,并从政府机构获得养老金,养老金总额不能超过所抵押房地产时价的 80%。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申请者去世后,担保人变卖房地产后一次性偿还养老金。民间参与型是指将房地产抵押给民间金融机构,申请者所获养老金的总额不能超过所抵押房地产 17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时价的 70%。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46、申请者故去后,担保人须在 3 个月内一次性偿还养老金的本金和利息。其三,在养老产业方面,日本养老地产发展极其成熟,可以分为投资性住宅、租赁住宅、居住设施和护理保险设施四大类。政府通过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力量参与以推动服务型老年人住宅发展,2011 年日本政府通过老年人住宅法,将养老地产逐渐由护理设施转向服务型老年人住宅,即以租赁形式的住宅代替传统养老院,并配套相关需求设施及服务,带有很强的“社区”属性。2.3 国内外养老模式比较国内外养老模式比较 通过比较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差异和特色,我们归纳出四点区别,以期对成长阶段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模式有所启发。(1)三支柱发展水平差异。国外第二、第47、三支柱占 GDP 比重较高,如美国为 137%,荷兰 151%,加拿大 153%。而相同口径下,我国第二、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资产仅占 GDP 的 2.4%。(2)第二、第三支柱的打通 美国第二、第三支柱是打通的,在雇员进行职业转换时,可将资金从第二支柱向第三支柱转移,同时二三支柱可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是共享的。日本第三支柱允许雇主直接对雇员的 iDeCo 个人账户进行缴费。中国第二第三支柱目前暂未打通。(3)养老金税收优惠力度差异 美国 IRA 账户 50 岁以上每年缴费上限为 7000 美元(约合 4.6 万元人民币),日本 iDeCo 账户每年最大免税额度为 81.6 万日元(约合 4.48、2 万元人民币),而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每人每年的免税投资额度暂定为 1.2 万元人民币。(4)国外养老金体系对弱势群体倾斜 丹麦在养老金领取环节会进行收入核查,若领取者年度收入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 75%,养老金发放机构将根据超出程度扣减其养老金,扣减下来的资金大部分会被补充给低收入老年人口。日本第三支柱的 iDeCo 账户针对参保人的 不同分类设置不同的缴费上限,因此享受的税收优惠额度也不同,对于 自由职业者、非雇员、低收入人群、家庭主妇有特别照顾。18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3 发展发展养老金融养老金融的的关键关键因素因素和难点和难点 养老金融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国国情进49、行发展。中国目前并不具备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基础条件,盲目照搬它们的养老金融体系并不可取。养老金融的发展还综合考虑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3.1 宏观因素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环境对养老金融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涵盖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程度和利率水平等三方面因素。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能够为养老金融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较高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财富积累和投资机会,从而为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通货膨胀看,通货膨胀会侵蚀养老资产的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导致养老金的购买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稳定50、的物价水平对于养老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利率水平看,利率的变动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产生重要影响。较低的利率环境可能降低养老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增加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尤其是扣除通胀膨胀后的实际利率水平,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和融资两端都至关重要。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既要关注老龄化的趋势和程度,也要关注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是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增加了养老资金的需求。人们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这促使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和风险特征发生变化。再者,政策环境对养51、老产业的发展会形成显著的外部性。宽松型的政策会支持养老发展,相反紧缩型的政策对抑制其发展。从现状看,我们认为伴随老龄化趋势的确定性,政府未来必然会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例如出台更多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此激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金融市场。但另一方面,对养老金融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因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可以保障养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但要警惕过度监管可能会抑制民间的自由度和创造力。然而,合理的监管政策也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19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3.2 微观因素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可以从个人和金融机构两方面去分析。前52、者代表的是需求侧,后者更多的代表着供给侧。首先,就个人而言,收入水平、养老观念和风险偏好都是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决定能力,养老观念和风险偏好决定意愿。具体而言,个人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参与养老金融市场的能力。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使个人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养老规划和投资,从而促进养老金融的发展。此外,个人的养老观念也会影响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传统的养老观念可能更倾向于依靠家庭养老和政府养老金,而现代的养老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养老规划和投资,养老观念正在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到“自我养老”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老年生活品质的期望提高,愿意提前为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做金融准备,都会推动养老金融的发展。另外,不53、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这会影响他们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人可能更倾向于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产品,而风险偏好较低的个人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银行存款、国债等较为稳健的产品。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也是重要的微观因素之一。从产品创新能力来看,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是影响养老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推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创新型养老金融产品,如长期护理保险、反向抵押贷款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背后,未来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质量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养老金融解决54、方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与收益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风险管理能力,养老金融产品通常具有较长的期限和较高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养老资金的安全和稳定。3.3 养老金发展难点养老金发展难点 第一,“三大支柱”整体发展失衡 当下,我国养老金体系呈现出第一支柱一家独大,第二支柱发展覆盖率低下,第三支柱尚在起步阶段的状况。其一,企业年金覆盖率处于低水平。与职业年金相比,企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未能充分起到对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由于实行自愿缴纳原则,绝大多数企业尚未设立企业年金计划,参与职工比例依旧很低。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23)表明,20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55、末页之重要声明 截至 2023 年末,我国仅有 14.17 万个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占全国法人单位数量的比重仅为 0.23%,参加职工 3144.04 万人,仅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 6.68%,而 OECD 国家的企业年金整体覆盖率接近 60%。其二,个人养老金试点成效未达预期,养老金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自 2022 年 11 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虽然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大幅增长,但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仍然较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比例也不高,同时还存在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通、民众参保意愿不强等问题。此外,个人养老金涵盖储蓄类、保险类、理财类、基金类四大产品类56、型,但目前基金类产品不够丰富,仅发行了养老目标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均未被纳入,难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第二,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有效供应匮乏 伴随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市场上提供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但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一方面,当前金融市场上不同金融机构推出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较为相似,多是在原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进行优化微调而成,个性化、精准化设计不足,同时长期属性不够突出,难以发挥养老长期投资的作用,而且跨市场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期限普遍较短,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投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居民的观57、念正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更倾向于选择灵活性强的产品。但当前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存在种类较少、投资期限固定等问题,难以获得居民的青睐。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缺少系统性安排,居民养老服务金融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三,养老产业融资难题较为突出 近年来,我国一直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养老产业的融资需求和特点,加大对养老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但目前养老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一方面,养老产业融资缺乏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模式,如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这些工具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另一方面,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主要依赖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性银行贷款58、及发行债券等传统方式,商业银行开展养老产业融资授信的积极性普遍不足,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融资占比较小且形式单一。此外,养老产业融资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 21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业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养老产业通常为轻资产,缺乏规范性抵质押物,投资回收周期长,盈利水平低,因此商业银行不愿给予信贷支持,也很难获得长期债权资金支持。二是相比于社区和居家养老,资本更青睐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盈利方式更加明确,入驻机构人群支付意愿相对较高,因此社区与居家养老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尤其是社区养老服务,难以提供长期入住床位,服务辐射范围较小,定价不宜过高,运营难度较大。59、第四,居民养老金融素养有待提高 良好的金融素养是国民参与养老金融的重要前提。受“养儿防老”“政府养老”等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居民尚未形成积极的自主养老理念,对养老理财产品缺乏认识,投资偏好相对保守,缺乏系统的个人养老规划。一方面,人们对养老金融储备的意识不足,制约着人们对养老财富的积累,国民储蓄更多用于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用于购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储蓄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对金融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特别是老年人口不了解金融政策法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金融风险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另外,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屡见不鲜,部分老年客群心理上对理财产品、理财服务产生抵触60、情绪,消费意愿不强,导致养老服务金融需求不足。第五,养老金融市场监管与服务不完善 一方面,养老金融市场监管缺位。当前,国家尚未制定专门的养老金融发展政策法规,现行的规章制度只是在各部门出台的支持养老服务业、保险业等政策当中零散分布,没有对养老金融业务范围、从业机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致使我国养老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各类金融机构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销售过程缺乏监督,容易导致老年人权益受损,同时虚假宣传和不当销售行为也给老年消费者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养老金融市场服务不充分。我国不断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适老化专属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但不同地区、金融机61、构之间适老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农村地区金融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步伐较慢,基层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地方性中小型银行机构在推动金融适老化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线上和线下适老化金融服务改造不成熟。受到员工数量等因素限制,传 22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统的线下金融机构网点面临排队难、用机难等问题。线上因手机银行操作界面复杂、字号小、开屏广告多,业务指引及操作流程不够通俗易懂,影响老年群体的顺畅使用。4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 伴随我国老龄化的加速,银发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建立健全养老保障相关制度,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对62、于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建议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平台与统筹政策。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社保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确保参保人员在地区间流动时社保权益的连续性。同时,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以均衡地区间的养老负担,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调整缴费率与减轻企业负担:将目前 16%的企业缴费率上升为法律要求,以增强缴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深入研究进一步调低单位缴费率的具体方案,切实减轻企业的养老金负担,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覆盖范围与延迟退休,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63、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增加劳动力供给。将军队、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缴费范围,扩大基本养老金的覆盖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障。确定缴费基数与加强征管,按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实际工资薪金收入确定基本养老金缴费基数,以实现缴费的公平性。加强基本养老费的税务征管力度,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养老金的足额征收。待遇调整机制与个人账户建设,按照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完善基本养老待遇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以基本养老个人账户为基础,建立三支柱通用的“个人养老账户”,实现账户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二,建议降低企业年金条64、件,提高第二支柱覆盖率。调低缴费率与提供可能性:通过调低第一支柱单位缴费率,为企业腾出更多的资金空间,从而为更多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提供了可能。放宽条件与扩大覆盖面:适时放宽企业年金的具体条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年金制度,扩大其覆盖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扩大职业年金实施范围,稳步推进职业年金的实施范围,确保更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享受到职业 23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年金的福利,增强第二支柱的保障能力。第三,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首先是创新产品与满足的需求,保险公司应面向所有在业人口,创新发展多元化的“适老”产品。这些产品应符合生命周期特点、个性化需65、求和差异化风险承受能力,在销售金额、缴费期限、缴费时间及理赔给付服务等方面给客户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其次是丰富金融工具与满足多样需求,丰富养老金融的“工具箱”,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融产品标准。鼓励银行、证券、信托等机构提供养老储蓄、理财、基金等专业养老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满足不同客户养老财富管理的需求。此外,要持续规范服务与协同发展,规范商业养老服务,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养老的服务清单及标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社区,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商业养老服务,形成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基本养老服务与非基本养老服务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提高66、中低收入人群的参加率,实现个人养老金的普惠性。要采取更多的惠民政策,比如可以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的税率也可以相应减或免。也可以延长个人养老金未使用缴费额度的有效期,将以前未曾使用或使用不足的额度激活使用。还可以将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单位员工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额度与个人养老金缴费额度打通使用。在制度整体设计上可以考虑在缴费、投资、领取环节实行全部免税的 EEE 模式。考虑放开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已退休这一庞大群体目前不能加入的制度限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广泛的宣传,提升个人养老金认知度。宣传和教育的渠道包括有资质的机构进入的现场网点、App、公共电子屏幕67、、宣传单册、各类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等。第四,完善税收政策与激励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通过“个人养老账户”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财富管理产品及服务支出适当提高税前抵扣标准,并实行延期纳税政策,即缴费、资金运用时免税,养老金领取时再征税。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第五,适当放宽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投资限制。借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成功经验,对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管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结余资金,在降低风险敞口预期、保证资金安全及流动性要求的同时,逐步扩大中长期绩效考核的权重,放宽投资区域、范围、比例限制。在资金管理与保值增值方面,要对第三支柱养老保68、险资金实行有别于基本养老金投资的管理政策,将养老财富管理产品适时纳入第三支柱的资金管理范围,强化最低年投资收益率的约束,扩大机构投资者的自主权,促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养老资金的收益水平。24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5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我国老龄化进程超预期;养老政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湘财证券投资评级体系(市场比较基准为沪深湘财证券投资评级体系(市场比较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指数)买入:买入: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增持:增持: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5%至 1569、%;中性:中性: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 5%;减持:减持: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5%以上;卖出:卖出: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重要声明重要声明 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本研究报告仅供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由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地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对上述信息的来源、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湘财证券研究所将随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70、,但未必发布。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及其关联机构、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投资者应明白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的目的和当中的风险。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我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71、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湘财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未经本公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本公司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独立诚信、谨慎客观、勤勉尽职、公正公平准则出具本报告。本报告准确清晰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下载